“在路上——中国西部钢琴作品音乐会”于2025年4月1日在喀什大学新泉校区石榴剧场音乐厅拉开帷幕。这场音乐会以“挖掘西部音乐文化基因,探索钢琴艺术本土化表达”为核心理念,通过经典作品首演、学术深度解读与跨界创新实践,构建了一场兼具历史厚度与时代精神的音乐对话。此次音乐会由星海音乐学院中国钢琴音乐研究中心专家、著名钢琴家张奕明博士独奏,星海音乐学院中国钢琴音乐研究中心秘书唐佳妮老师担任学术主持与解说,我院音乐学专业师生参加了音乐会及钢琴教学现场观摩活动。

音乐会上,张奕明博士首先演奏了江定仙先生于1963年创作的《甘肃行》,该作品以陇东民间音乐为蓝本,通过五声音阶与西北“信天游”旋律的融合,勾勒出黄土高原的苍凉与壮美。张奕明博士在演奏中采用“虚实相间”的触键技法:左手以浑厚音色模拟驼队行进的节奏,右手则以轻盈跳音再现山间铃响。第二乐章中,他通过延音踏板的特殊处理,营造出风沙弥漫的听觉意象,配合唐佳妮老师对“花儿调”音乐元素的讲解,观众仿佛置身于河西走廊的历史长廊。
第二首作品是石夫先生创作的《第二新疆组曲》,该作品以新疆柯尔克孜族、塔吉克族、哈萨克族音乐为素材,分为《塔里木人》《D弦上的歌》《夜曲》与《鹰笛之舞》。张奕明博士在演绎中展现了其对异域音乐语言的深刻理解,唐佳妮老师特别指出,该作品是20世纪中国“民族化钢琴创作”的典范,其调式结构融合了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与中国五声调式的双重特征,张奕明老师还演奏了西藏和青海等不同地域不同风格的钢琴作品。

整场音乐会叙事讲解与钢琴演奏相互交织,最大程度的将作品情感维度拉伸开来,不仅营造了独特的艺术氛围,更增加了钢琴艺术舞台表演层次,使在场师生进一步领悟到了中国作品的魅力。音乐会后,张奕明博士还进行了现场钢琴教学,耐心细致地指导我院学生钢琴演奏并与我院钢琴教师进行教学交流研讨,针对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指导性建议。

本场音乐会作品涵盖汉族、维吾尔族、藏族等多民族音乐,通过钢琴作品构建了“西部音乐文化地图”,呈现从黄土高原到雪域圣地的地理多样性,揭示出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史,从江定仙的现实主义创作到贡嘎伦珠的后现代实验,展现中国钢琴音乐风格的演变轨迹。这场“在路上”的音乐会呈现的不仅是时间和空间上的流动,更引发了师生对生命的无限思索和探寻。
音乐会虽然结束了,但祖国西陲土地上的歌却不会停止,生不息,乐不止,音乐与舞蹈学院师生会以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在文化润疆上聚焦发力,让中华民族的声歌乐舞在薪火相传中赓续前行!
文字:马骊
图片:李渔樵
初审:杨双良
复审:王英阁
终审:任飞